当前位置:美短文>观后感>专题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时间:2024-01-08 14:21 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400字(精选37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4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篇1

国庆节放假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奥斯卡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攀登者》。

电影讲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当时,他们遇到了雪崩,队长方五洲为了救自己的队员,把照相机弄丢了。最后他们虽然登上了封顶,并且在山顶留下一个手电筒,里面放了一面国旗,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不相信,甚至周围的人也不相信登山队的人,因为他们没有登山后的`照片。

过了许多年,国家又组建了登山队,方五洲非常兴奋,终于可以证明中国人可以登上过珠穆朗玛峰顶了。可是在后来的很长时间内,登山队还是没有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眼看一年的窗口期又要过去了,大家都非常难过。窗口期就是一年中比较适合登山的时间。没有想到的是,气象组说,经过长期观察,今年又多了一次窗口期,登山队利用了这次机会,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并测量了它的高度8848.13米。这一次全世界都承认了这个事实。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其中赤脚登人梯的那一段,最让我感动,爸爸和妈妈也都看哭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中国登山队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攀登者》观后感 篇2

十月四号晚上,我和爸爸去1908电影院看《攀登者》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人回味无穷。

1960年,国家登山队去攀登珠峰,在路途中,老队长牺牲了,方五洲为队长带着两名队员登上珠峰,由于救队友而把摄影机丢掉,他们没法拍照,把五星红旗塞进手电筒入放入挖好的坑里,拿走了一块化石。由于他们没有拍照,国际不承认中国登上珠峰。由于一些原因,登山队解散了,方五洲也下放去烧锅炉。

经过漫长十年的等待,国家登山队重新组建,方五洲和他的另外两个队友都回归,方五洲和新队友开始训练,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开始要登山了。第一次登山,方五洲由于救队友而受伤,第一次登山失败。第二次登山有一名新队员为队长开始登山,在路途中,他们遇到雪崩,新队长为了保护照相机和队员的生命,用小割断绳子自己坠入悬崖中,第二次登山又失败了。第三次登山还是方五洲带队,他们到达第二台阶,避开风暴后,成功搭成金属梯,登上珠峰,方五洲挖开坑,拿出手电筒中的'红旗,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珠峰上面。他们拍照留念,测量珠峰的高度,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登上珠峰。

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坚持,只有坚持才会胜利!

  《攀登者》观后感 篇3

我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攀登者》,他的主演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吴京。从《战狼1》到《战狼2》,再到《攀登者》,影片无不充满了爱国的激情,让人热血沸腾。

《攀登者》这部影片讲的是在我国建国初期最困难的时候,我国的登山健儿勇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伟大壮举。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人成功登上珠峰峰顶。可惜由于没能留下影像资料而遭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和嘲笑。为了向世界证明,时隔十五年之后国家决定再次组织队伍再次向珠峰发起挑战。

登顶的过程一波三折,为了保护好摄影机留下证据,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面对血崩、十级大风和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他们没有屈服过,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困难,终于在1975年5月27日那天,中国八名登山队和一名女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我们创造我们自己的——中国的高度。

“那座山,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可就是为何登不上呢?”不,我们向全世界证明了我们可以,我们中国人可以登上!

看过《攀登者》这部电影后心灵被深深的感动了:敬英雄,不畏生死;敬英雄,国之荣。

  《攀登者》观后感 篇4

国庆节的时候,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

1960年,中国登山队由150个队员组成,准备从北坡登顶珠峰。他们经历了暴风雪、冰裂缝、雪崩等重重难关,终于登上了珠峰的“第二台阶”。而此时,登山队只剩下三个人。终于,在第二天的凌晨2点16分,他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虽然他们登上了珠峰,但是,因为没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体的认同。

1975年,中国登山队又带领了200余人,准备再次登顶珠峰,并打算测量出珠峰的准确高度。在大量的练习和几次的攀登后,9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创下了人类首次连续18小时,不携带氧气瓶登顶珠峰的奇迹!他们还测量出了珠峰的准确高度——8844.43米。

我们要学习登山队员们顽强的斗争精神。电影中,攀登者们在攀登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多次命悬一线,却不曾妥协,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

现在看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中国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砺前行!

  《攀登者》观后感 篇5

今天放学后,我和弟弟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电影院看电影。开始我们是想要看我和我的祖国,但是我们来的有些晚了,没有买到票,所以我们就看了攀登者。说真的,一开始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当我看完以后,非常的感动。

电影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登山队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1960年5月25日凌晨四时二十分,我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峰顶,但是可惜的是因为失误,登山队员唯独缺少了登顶后的影像记录,所以一直被国外登山界质疑和否定。直至1975年,我国登山队终于再次成功登顶,在峰顶竖起了一个三米高,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字样的金属测量建标,并成功测量出珠峰的高度8848.13米。这不仅仅代表珠峰的高度,更是我们中国的高度。登顶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攀登的过程中,我国登山队员们在面临严峻的气候条件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有人因此牺牲,也有人因此终身残疾。但是为了我们的疆土完整,为了我们国家的利益和荣誉,他们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最终取得胜利!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我也很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攀登者》观后感 篇6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59年,当时我们的邻国印度说:珠穆朗玛峰不能算中国的领土范围,中国人登不上珠穆朗玛峰。这样的情形之下,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在1960年派出了214人的'登山队,因为当时的气候环境,最后只有四个人艰难的朝峰顶爬去。

电影中当时的情况是这样,他们四个从珠穆朗玛峰北坡往上爬,在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时候,有一个30多米的垂直峭壁,他们就只好搭人梯上去,凭借坚强的毅力终于完成了登顶的壮举,因为没有摄相机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所以当时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被世界认可。

回来后他们把路线制成地图,1975年第二代登山队再次出发攀登珠峰,并准确找到了当时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悬崖,建起了一座金属梯子在峭壁上,这就是”中国梯“,中国人终于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顶端,用相机记录下来这历史性的一幕。他们用行动告诉全世界我们自己的山,自己会爬。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大山——梦想,只要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终有一天会完成自己的梦想。

  《攀登者》观后感 篇7

这个星期六,妈妈带我去看电影,这部电影叫作《攀登者》,这一部电影非常好看,请听我细细道来。

这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叫王富贵的人,为了攀登珠峰。第一次,他们攀登珠峰的窗口期过去了,是因为天气预报员预测错了,他们火速撤离;第二次,他们躲过了十二级大风,登上了珠峰的.故事。

看了这一部电影,他们在逆境之中,永不放弃,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前几天,我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脚被扭去了,不能踢足球,我就这样休息了一天、两天、三天……七天,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我终于忍无可忍。这一天早上,我就去踢足球了,可脚没有痊愈,我就带痛上场。在半途,我的脚感觉有一种剧痛,我本想打退堂鼓的,但是我又想起了《攀登者》中的人物,他们在逆境中攀上了珠峰,我怎么不能在逆境中克服自己呢?于是,我又振作起来,向前方踢过去,过人,传球,到守门员的面前,我用出九牛二虎之力把球踢了进去,最后,我们胜利了。

遇到困难,我们要敢于抗争,不要缩手缩脚,只要勇于努力,你肯定会把这个困难给解决。

  《攀登者》观后感 篇8

电影一开始,爸爸告诉我:“他们正在爬珠穆朗玛峰”就在这时遇上了雪崩,老队长永远埋在了登珠穆朗玛峰的半途中,在新队长方五洲的.带队下经过千辛万苦只有三人于1960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此刻多么令人激动!遗憾的是由于雪崩弄丢了摄像机。没有留下登顶的影像资料,这次登顶不被世界认可。

15年之后中国再次组建了登山队,方五洲再次任队长,这次遭遇了10级大风暴,气象专家徐缨迷路,方队长找徐缨受伤,登山一度陷入困局,李国梁任新队长,带领队员登山再遇强风暴,李队长牺牲。

国家气象局报告登山最佳窗口期已过,徐缨却提出根据她们对气象检测研究今年还有最后一次登山窗口期,经过讨论决定,方队长再次带队员登山,在气象专家的正确指导下,我们英勇的登山队员凭借顽强的意志力,终于在1975年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向全世界宣布了珠峰的新高度8843.13米。

通过这部电影使我认识到:不管做任何事,只要认定目标,努力向前,就一定能够成功!

  《攀登者》观后感 篇9

今天,我和我的同学就看了一部电影《攀登者》。这部电影讲述了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要去攀爬珠穆朗玛峰?攀爬途中遭遇雪崩。把用来拍摄登顶证据的摄像机扔了。虽然最后爬上了珠峰,但没有人去拍下这个证据和历史的时刻。外国人甚至怀疑我们的真实性。所以为了中国人的尊严。在十年后我们重新组织了登山队。当年有三位登山成功的英雄。也重新归队。经过5年的训练。中国人再次攀爬。珠穆朗玛峰其中有一次因为一人的'脚伤而撤退。还有一次,因为队长的牺牲而下山。在1975年最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过去了。可正要撤离时,气象台发现了一个好的时机。这次气象队也跟着突击队做气象观察。虽然过程途中也经历了雪崩与大风。但队长知道,这是我们最后的一次机会。就带着队员奋力向上爬到达顶峰。在1975年中国人实地测量出了,真实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

看了这个电影后。我发现很多人热泪盈眶。尤其是在最后登上珠峰。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我开心的流泪,自豪的流泪。最后,我们所有人都想电影屏幕中的国旗敬了一个礼。这个电影诠释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更体现了中国人比泰山坚强的意志。

  《攀登者》观后感 篇10

今天周末,在家里观看了上个月没来得及去影院观看的电影——《攀登者》。

影片《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方五洲等人与队长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然而中途遭遇了雪崩,队长去世了,方五洲为了救松林没能护住摄像机,但是最后他们在相互扶持下登上了峰顶,将属于中国的足迹留在了珠穆朗玛峰峰顶。那是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但是,由于未能360度拍下峰顶,导致当时的成就未能被全世界所认可。最终,在1975年5月27日,9名中国登山员再次登上珠峰,他们留下了360度摄像,测量了属于中国的珠峰高度。

《攀登者》整部影片所呈现出的信念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个信念,是生活前进的动力,也是会造就不平凡人生的前提。只要心存信念,就会不断催促着我们去发掘生活的方向,包括一个阶段的考试、一个生活的爱好、一个小目标等等,只要心存信念,困难和挫折便都无法阻拦我们奋进的'脚步,无法挫败我们那颗坚定不移的心。信念,它是锤炼我们钢铁意志的熔炉,也是造就我们前进不馁的意志,更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坚持。

  《攀登者》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看完后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本电影讲述了1960,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悟州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樱的帮助下,带领李国良、杨光的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事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是,攀登英雄们,用他们滚烫的热血一步一个脚印,经历磨难,最终将我们的五星红旗插在了世界之巅的那一刻。

看完了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奋斗,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攀登精神,不论是求学工作还是整个人生,都是不断攀登的过程,就像方舟说的'那样,不经历风雨,不经历磨难,又又怎能成长,听了这句话,想了想自己。就因为几次失败的原因而放弃,认为自己很笨。但在妈妈的鼓励下,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这也让我明白了”如果不经历风雨就不能成长,如果不奋斗就永远不会成功。”

通过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人生就要克服重重困难,但有青春的地方就不会迷茫,只要不忘初心努力奋斗,青春就会展现出最美的姿态。

  《攀登者》观后感 篇12

月底了,跟老公吵着闹着要去看电影吃牛蛙。老公无奈,唯有满足。自家车开去修玻璃了,便开车爸爸的车来到了临港,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攀登者》。

电影的宣传由来已久,一直非常期待。其一,参考这两年的电影,吴京出品,必属精品;其二,是对攀登珠峰的好奇。曾教过课文《攀登珠穆朗玛峰》,攀登者们在第二台阶,克服重重险阻,终于在队长搭建人梯后,终于登顶成功。文字难免有些遥远,好奇便一直留存。

电影看完后才发现课文描述为1960年攀登珠峰的经历,电影讲述的则是1975年的第二次攀登经历。电影中,对于第一次登顶的简单交代,让课文得到了印证。这是一种神奇的感觉,犹如2020年,亲自站在兵马俑坑前是的感觉如出一辙:面上平静,内心却波涛汹涌,终于亲身看了历史,走近了历史,滋味无以言表,激动暗藏胸中。

《攀登者》本身题材新颖,但是剧情剪辑上,情感铺垫太多冗长,套路太多,缺少新意,虽也有点点感动,却远没有观看《流浪地球》时的`激荡澎湃。胡歌与井柏然塑造人物也同样不自然,强推到观众面前,感动自然也就微薄了。但最后一幕看到1975年中国给出珠峰新高度8848、13米时,赞叹、感动、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即使电影不够出彩,但仍是要感谢,对于攀登珠峰如此题材,真正是第一次。最后,补上一句:我支持每一个用心做电影的人物,谢谢他们的用心!

  《攀登者》观后感 篇13

近几天在电视上观看了19年国庆献礼片《攀登者》,颇受感动。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极度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一系列的艰难险阻,

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这个“终于”来之不易。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继续传承下去,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攀登者》观后感 篇14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电影《攀登者》。

这部电影讲了中国登山队勇攀珠峰的故事。主角方五洲和杰布、曲松林在1960年登上了珠峰,却因未能用摄影机拍下360度影像,一直不被认可。

所以在1975的时候,重新组建了登山队。但第一个窗口期提前结束,导致大风口风力加大。幸好方五洲想到法子,用绳子拴上石头,才平安无事,但方五洲却受了伤。

第二次上珠峰,也出了意外。来了一阵强风,松林建议赶快在风暴来临前上山,五洲建议稳扎稳打,因为松林是副总指挥,所以采取了他的建议。但是雪崩了,然后李国梁带领的突击队没能登顶,他还牺牲了。

最后气象组徐樱发现了短暂的窗口期,但因突击队有危险,为了告知突击队员,她牺牲了。最终,方五洲领着突击队登上了珠峰。

在电影里,我最感动的杨光和李国梁。

杨光在第一次登山时不幸犯了病,他的右腿截了肢,但他说“我还能跳上去。”就为了上去,和爸爸说一说别后悔。他装上了假肢,在大雪飞舞的'花絮里,攀上了珠峰。

李国梁在第二次登峰时,作为队长在第一个人滑落时,本能地帮忙,但不幸被东西打中,滑了下去。在滑落的过程中还不停地用工具缓冲。到了最后,他顶着一头血,却把摄像机给了其他人,亲手割断了绳子,留给队友生的希望。

这部影片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攀登者》观后感 篇15

今天是10月1日,为了庆祝祖国七十岁生日,我和爸爸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时,因为没有拍下顶峰的照片,所以,苏联人怀疑我们没有登上顶峰;为了证明中国登山队能登上珠峰,国家组织第二支登山队伍,他们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终于把中国的国旗插在了珠穆朗玛峰峰顶上。

大家可能觉得登上珠穆朗玛峰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这种事情在电视上见多了。可是你们知道他们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吗?

登上顶峰需要四个阶段:北坳,大风口,冰裂缝,第二台阶。到达北坳时,才是真正的开始,天气寒冷,风向不定,突击队队长常五洲就是在北坳为了救战友而弄伤了胳膊。当到大风口时,突击队遇上了十级大台风,当时,巨大的岩石都能被刮跑,而突击队员们就是这样随时能被刮跑的情况下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到了冰裂缝,地上的冰裂缝全部被雪覆盖,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掉下悬崖,直到冻死。挺过了三个阶段,就迎来了最大的困难:第二台阶。第二台阶最大角度为70度,如果遇上台风或雪崩,就会被刮跑,或者被雪淹没,那时候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突击队队长就是在那里牺牲的`。

我很佩服攀登者的勇气,他们不畏严寒,不畏困阻,遇到了台风和雪崩,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一一战胜了困难,因为他们背负着祖国对他们的期望,因为他们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攀登者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攀登者》观后感 篇16

珠穆朗玛峰(俗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影片开始便看到中国国家登山队员遭遇了雪崩,许多队员都长眠于皑皑白雪之中,影片主角方五洲为救曲松林(兼职摄影师)而丢掉了摄影机,最终中国登山队于1960年5月25日登顶珠峰,并在峰顶留下证物。由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我们遭到了国际登山界的质疑,西方登山界有人拒绝承认我们登上珠峰。

影片中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个学生问方五洲人为什么要登山?方五洲回答道人类是注定要走向未来的,我们就要在这个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走向未来。显然这个解释不足以让我冒着生命危险去像中国登山队员那样登顶珠峰,但当我了解到当时的背景后便不这么想了。当时新中国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许多国家都想在我们身上谋求利益,中国与尼泊尔在珠穆朗玛峰领土划分上无法达成共识。因为从人类历史上来看,一直有一个天然的法则:谁先到达一片无主之地,谁就拥有这片土地的主权。这次登顶让中国在之后的谈判中占据主动权,从此珠峰北面属于中国。这次登山关系到我国的领土主权与民族尊严,中国登山队员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土地与尊严。

人为什么要登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登山,我们登上的山名字叫做生活,我们可能并不像中国登山队那样勇敢与坚强,但我坚信,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即便是一只乌龟我们也能走到终点。

  《攀登者》观后感 篇17

周六,爸爸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叫《攀登者》。

它主要说了: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可是,队长方五州因为救人,却把相机弄丢了。这时西方国家就说:“没有照片,怎么能证明你们登上了珠峰呢?”这让我们被嘲笑了15年。终于在1975年,国家重组建了一支登山队,向珠峰发起了冲锋!

让我最感动的地方是:一名队员在登上珠峰北坡6800米高处时被瓶子砸中了脑袋,滚下了山。因为他们身上都绑着绳子,一个人往下滑,所有人都受牵连,往下滑。一名队员眼疾手快用冰锹扣住了冰面,才使登山队没有全军覆没!但一名队员被挂在悬崖边,而相机在他手里。队长要去救他,却被他拒绝了,他坚定地说:“不要为了救我,而又一次登峰失败!快把相机拿走!”说完就把绳子割断,掉下了悬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登山队第一次登珠峰时遇上了雪崩。他们立马往回撤,但人怎么跑的过雪崩呢?不久,他们就被追上了,虽然他们躲在岩石后面,也躲不过雪崩。其中副队长就被吹跑了!队长方五州为了救他,却把相机弄丢了,就连自己差点也被雪崩吹走了!

看完这就电影,我对登山队队员十分敬佩。他们为了国家而不惜自己的.生命,这值得我们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 篇18

国庆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攀登者》。

1960年,中国组织登山队等珠穆朗玛峰,当时,尼泊尔等上了珠穆朗玛峰,并且说珠穆朗玛峰是他们的,中国就决定也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在外国人面前展示我中国人的真正能力。

1960年的一个夜里,中国登山队三名成员成功登顶,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方五洲救曲松林的.时候,摄像机掉下了山谷,登顶了之后,没有东西拍摄,他们就拿了一个手电筒,把国旗放在电筒里埋在雪里,下山了。

可是外国人不承认,在1975年,登山组委会书记又组织了一批人登山,包括第一次等的人,他们要走北峰登,北峰非常危险,尼泊尔是从南峰上的。第一次他们等到了大风口,因为有成员受伤,需要治疗,所以他们不得不撤退。第二次,一名摄影师带了一群年轻人登山,到了第二台阶,准备搭梯子,正当他们拍照时,队长被一个氧气瓶砸晕,为了不让摄影机带入深谷,牺牲了自己,他们也撤退了。

每年有2个窗口期,都过了,暴风雨要来了,气象组说,等风暴过后就还会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于是他们就坚持了下来,终于在1975年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同时还建了一个人造梯,插上了中国国旗,拍下了照片,纪念这神圣的时刻。

不畏艰难,勇攀高峰,胜利终将属于你。

  《攀登者》观后感 篇19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攀登者》,这部电影网上议论纷纷,大家无比期待,就连品味刁钻的吴枫枫老师也极力推荐。

整件事情要从1960年的中国说起,1960年,国际登山界对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还是尼泊尔产生了争议,并称:“中国没有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珠穆朗玛峰是中国的?”于是,中国为了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组建了一支登山队。在登山过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为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队员,丢失了摄影机,虽然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却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不被世界所承认。时隔1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测出最准确的高度8848.13米!

首先感动我的是影片中曲松林的那一句:“换作我,我死都要把摄影机留下!”这句话是在方五洲救起曲松林,而放弃摄影机后曲松林所说的。这表现出了曲松林为了捍卫祖国尊严而不惜任何代价的崇高精神,就算是用生命作为代价,也不能让中国颜面尽失,在其他国家面前抬不起头来。

其次感动我的.是李国梁,主动请命当队长。虽然他是首次登山,并没有太丰富的经验,但他依然愿意背负重任,掌管摄影机并担任登山队队长,为祖国争光。

《攀登者》这部影片向我们宣扬了充分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荣誉而勇攀高峰的精神。

  《攀登者》观后感 篇20

今天和朋友一起观看了影片《攀登者》。该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1960年,国家组建中国登山队,决定从困难重重的北坡登顶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在经历雪崩、队长的`牺牲后,只剩四名队员向最艰险、也是最难逾越的“第二台阶”发起冲击。在攀爬途中,高度不够,四人搭起了人梯,鞋上有冰太滑了,情急之下登山队员只能赤脚登上去,牺牲了自己的半个脚掌。

成功登顶后,四人在山顶激动的升起了五星红旗,并把红旗装在手电筒里,埋在了珠峰顶上。由于登山途中为了救人,把摄影机弄丢了,因此没能够留下影像资料,因此,不被外国人所承认,被救的队员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15年后,国家又一次组建登山队,准备测量珠峰的高度,一大批人从全国各地赶来,进行紧张的训练,这一次,专门选了一个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在登山途中,又一次的遇到了雪崩和暴风雪。为了保住摄像机,登山队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长眠在皑皑白雪中。

进过重重的困难,登山队员终于又一次的登上了山顶,顺利的测量出来珠峰的高度——8848.13,在山顶鲜艳的五星红琴又一次升起,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中国人,永远不怕困难!

  《攀登者》观后感 篇21

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一直在想着电影中这几个瞬间: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方五洲登山队长为了保住队员曲松林的性命,把摄像机弃掉了的那一瞬间,然后就是那突击队新队长李国梁为了保住摄像机牺牲了的那一瞬间,最后是接近结束的方五洲为了救徐缨同志,为她接下了一块巨大的冰块,最后就是片尾几位登山队员上珠峰的那一瞬间最让人难忘!

电影主要讲了1960年一些中国登山队员已登上珠峰但没有摄像所以世界不同意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过珠峰,1975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并留下证物。杨光又带着新的登山队完成了自己未完成的登顶珠峰的梦想。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许多:曾经中国因为装备不好,未能保住自己的领土,可是今天,我们中国已经富起来,好起来,强起来了,不再被别人瞧不起了,成为了世界第二强国。曾经有人说过:“山再高,也是在脚下的`。”那现在我说:“人再强也是能超越的。”我希望各位同学好好学习,为中国变成第一强国而努力!我们要学习登山队员们顽强的斗争精神。电影中,攀登者们在攀登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多次命悬一线,却不曾妥协,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现在看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中国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砺前行!

  《攀登者》观后感 篇22

上周末,观看了当红影星吴京主演的电影大片《攀登者》,剧中从现1960年的中国国情,1960年,国际登山界对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还是尼泊尔产生了争议,并称:“中国没有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珠穆朗玛峰是中国的?”于是,中国为了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组建了一支登山队。在登山过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为方五洲(吴京饰)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队员,丢失了摄影机,虽然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却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不被世界所承认。时隔1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测出最准确的高度8848.13米!

登山队员们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进程中,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时刻,多次命悬一线。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选择团结一心,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顶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他们用忠贞的爱国主义情怀书写了中国辉煌。

登山队员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华儿女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一代一代的继承和传承下去。

  《攀登者》观后感 篇23

今天提前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坦白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点点。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两年的登山,前因后果明了。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遗憾,由此引发的国际争议和国人怀疑,你会和主人公一样觉得憋屈。适时出现在台词和字幕上关于珠峰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你会更明确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顶成功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攀登者》观后感 篇24

拍登山运动的题材,国内导演应该还没有经验。于是导演就加了爱情这条线,把一个陌生的题材拍成熟悉的儿女情长片。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把一个宏大的爱国题材变成狭小的爱情题材。

本来这部电影能把格局升到爱国精神的层面,但却被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爱情故事一搅和,格局瞬间就被拉下来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觉,我们也可以在细小处用功,着重强调细腻的人物情感,但导演显然也不够细腻,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太粗糙,有着历史电影的通病——假大空。

导演的表现手法粗糙提现在哪里呢?例如为了表现人们对方五洲的偏见安排了砸玻璃的情节,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现手法了。例如很多剧情都要靠旁白推进,技术高超的导演会用影像说话,而不是像新闻纪录片一样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会导致电影看起来像博物馆里的历史资料,冷冰冰的。

电影结构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铺直叙,缺乏新意。我认为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两条线并行推进,60年代的剧情影响着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择,最后同时达到高潮,电影在逻辑上会通顺很多,情感上会强烈很多。

电影透露出的价值观也不符合中国精神,要知道,中国精神强调的是每个个体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的,片中方五洲个人的主角光环太强,显得其他人都像废物一样,这样设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历史。

  《攀登者》观后感 篇25

现代人常说这么一句话:“只要坚持,必定成功。”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向前去。

《攀登者》讲了我国第一支登山队去攀登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峰。

第一次,我国登山队经过重重险阻,在没有气象预报的情况下仍能抓住有利的窗口期,穿过了风口崖,登上了珠峰的最高峰。但遗憾的是在攀登的过程中,队长为了救人放弃了可以录下这一关键时刻的相机,导致他们只能在那里埋下一面可以证明中国人来过的五星红旗,却不能拍照向全世界证明。队员们留下了深深地遗憾解散了,这一散就是十几年。

第二次,在祖国的认可下,当年的三位登山幸存者又有幸带领一批爱国的年轻攀登者,进过魔鬼般的训练,再次挑战第一高峰。因为环境的恶劣,天气的多变,又是一次一次的失败,他们是再战再败、再败再战,期间有伤有亡,曾经让他们一度失去了战斗的勇气。

但就是由于队长的坚持,以及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气象学家的严谨工作态度,让他们最终抓住时期,最终登上了人类最高峰---珠峰。让那些说自己国家的'人都登不上自己国家的高峰的人永远闭上了嘴。

这一时刻,队员激动了、国家扬眉吐气了、人民欢歌载舞了、我热泪盈眶了。

《攀登者》告诉了我,只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攀登者》观后感 篇26

9月《开学第一课》中69岁高龄的夏伯渝爷爷依靠假肢成功登顶珠峰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听说电影《攀登者》是根据夏爷爷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我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终于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

2018年5月24日,69岁的.夏伯渝老人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国登山队员的帮助下,依靠假肢,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我们心目中的神山,气候有多恶劣?雪崩有多凶险?对于我们常人来说,都是一万个不可能。那对于一个69岁的老年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残疾截肢的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更何况是一个69岁而且截肢的老人。他的壮举惊动了整个世界。他的不平凡还因为他是中国第二批攀登珠峰的人之一。1960年,中国第一批登山队员成功从北坡登上珠峰,但是,由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国际上根本不承认中国人登上珠峰的事实。事过15年,我们的登山队员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凭借他们的那股勇气,那股韧劲,在1975年,我国的第二批登山队员成功登上了珠峰。我们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8848.14米的珠峰峰顶飘扬,向全世界证明了我们中国人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电影结束了,可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决心,什么是勇气,什么毅力。我相信每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就能战胜一切。

  《攀登者》观后感 篇27

吴京carry全场,感觉不会点武功没法登山,和章子怡感情戏贯穿整剧,章子怡为吴京梦想登顶而不断奉献牺牲自己,或许是想表达牺牲小爱成就大爱吧(为自己爱人梦想成真,为祖国正名)为了突显井柏然牺牲的悲壮,特意加了感情戏,感觉比较鸡肋。

整体演员演技毋庸置疑,剧情整体流畅,夜里遇到强风那里效果不错,看着令人揪心,雪崩效果都挺不错,可惜胡歌角色也比较酱油,陈龙完全沦为了背景板。可惜这几个好演员……

井柏然快要登顶成功时却牺牲,所以不到最后成功,都要猥琐发育,别浪(周同学感悟)

胡歌夜里看到女医生冷,把自己睡袋割一半给她,导致自己第二天腿被冻而截肢,个人认为要不是队伍要返回,那胡歌就可能成为队伍前进的阻碍,女医生既然来登顶,应该接受专项训练,不那么娇弱,所以在特定场合,要先把自己顾好再顾别人,不然很可能拖累别人

张译因第一次成功登顶而弄丢照相机一直自责,迫切想弥补过错,为祖国贡献,太过偏激,从而间接导致井柏然的.死亡

井柏然在吴京受伤后,奋然自荐做队长登山,为祖国贡献虽然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他经验不足等因素,果然他牺牲了,所以做事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要综合考虑实际因素

最后要感谢历史前辈们为祖国强大所做出的一切努力牺牲,让中国测量出了珠峰新高度!我为中国自豪!

  《攀登者》观后感 篇28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相信这种远眺祖国河山的豪迈情怀会更加的浓厚,电影《攀登者》就为我们全景展现了这一过程,看完电影《攀登者》想到了人生,我们的人生只有不断向着山顶努力攀登,才能积累更多的经历和经验,才能高瞻远瞩,指点江山。拿破仑曾经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正是这样的豪迈气概和远大理想激励他不断去提高自己军事作战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天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我认为,我们既要有不断攀登站在高山之巅的精神。

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理想信念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会激励我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斗志,并且激发出不竭的动力。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可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因此,我们要有豪迈的气概和远大的`理想不断的激励和提高我们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其次要磨砺坚韧意志。每个人的成长成才之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得到鲜花与掌声之前,也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要有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无论身处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我们都要学会去磨练顽强的意志,使自己成长的更加坚强和勇敢,在面临各种暴风雨时候能够更加顽强的去战胜各种困难。

  《攀登者》观后感 篇29

“登上去,活着出来!”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了一部让我热泪盈眶的电影——《攀登者》

整部电影围绕珠穆朗玛峰,讲述一群登山队的队员想登上珠穆朗玛峰,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国家,是第一个把自家国旗旗帜立在珠峰的国家!

攀登珠穆朗玛峰并非是一件小事,1960年登山队千辛万苦爬上了珠峰,却因为队长方五洲选择救人而放弃拍摄设备,而让外人以为登山珠峰只是虚构。十五年后,方五洲又训练出一批登山者,他们会成功攀上珠峰吗?

珠峰一年只有两个窗口期,窗口期也就是最适合攀珠峰的时期。第一个窗口期,登山队中的一个成员双脚冻伤,整个队伍只好下山。第二个窗口期队长方五洲受伤,也只好返回。当大家都认为今年的攀珠峰已经没有机会时,气象组经过72小时观测,还可能存在一个极短的窗口期,登山队还是由方五洲率领向顶峰攀登。

电影看到这儿,我不禁深深感慨:

攀登,不只是数字,让我记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8680。

攀登,不只是精神,从素不相识到同生共死,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从登峰开始,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整体,同依为命。

攀登,不只是一种力量,更表明了中国越来越强,不在受其它国家的欺辱。

攀登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坚强不屈,迎难而上!

  《攀登者》观后感 篇30

拍戏用替身,这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件普遍的事,这因为任何一个主角都不是万能的,他们肯定有演不好戏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原因。因此合理运用替身,这是对电影有好处的。

在拍摄《攀登者》时,吴京晒出过一张与替身合影的照片,结果照片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都开始质疑吴京,说他也开始耍大牌、不敬业,把辛苦戏都让替身做了。但吴京用替身就真的像大家想的`这样吗?近段时间在一次采访上,对于这个质疑,吴京作出了回应。

吴京回应表示“虽然因为腿伤也许不能发挥到完美,但欣慰的是动作都是自己做的”,由此可见,他在拍摄《攀登者》遇到有难度的动作戏时并没有用替身,看来真相和大家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啊!

当时吴京大意说了自己由于腿伤行动不便,因此只能找替身拍,那样才能给观众展示更好的视觉体验。不过对于一些危险戏份,像雪崩这就只能自己去完全,如果让替身拍自己就感觉过意不去……

吴京为了演好《攀登者》方五洲这个角色曾在最冷的时节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冈什卡雪山进行攀登训练,那时他刚做完手术腿伤还没恢复好,仅仅为了体验角色便不顾伤痛一个人背着包就去了;正式拍摄任务量大导致吴京腿伤复发,前一天刚在国外紧急治疗完,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又直接去剧组了。这样的吴京,大家真的好意思黑他吗?

  《攀登者》观后感 篇31

每次跟爸妈去爬虞山,是件非常惬意的事。一开始我总是步伐轻快,逐渐变得气喘吁吁,继续艰难地坚持,终将会到达山顶。那一刻,举目远眺,一切美景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

今天下午,爸爸带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攀登者》。看完走出影院,我才发现,原来“登山”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特别是攀登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等待攀登者的是深不见底的冰缝,极低的温度,能把人吹到几公里外的狂风……生命在这一切面前会显得尤其脆弱。

但是,山就在那,外国人还质疑中国人爬不上自己的山。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个人历尽千辛万苦,在队员搭起的“生命阶梯”的帮助下,于1960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又因为丢了照相机,拿不出证据,被外国人嘲笑。十五年后,又经历了无数人的牺牲,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珠峰峰顶,向全世界宣告珠峰的中国高度!

一个登山英雄因没有影像资料被人侮辱,其实方五洲是为了救曲松林才丢了照相机,这座“大山”压了曲松林十五年……

山就在那,攀上去,山就在脚下。

其实,不仅仅是电影里,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都有一座座山。就说我自己,除了学习之外,还在攀登着的山——钢琴。每天固定时间练习,因为我坚信只要不懈努力,总有一天会到达登峰。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不也是因为这一句话,成了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勇敢的攀登者,一起加油!

  《攀登者》观后感 篇32

看完电影《攀登者》让我想起来,今年的九月一日《开学第一课》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迹。

26岁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被冻伤而做了截肢手术,但是,失去双腿的他没有放弃梦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发起挑战,终于在2018年5月,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珠峰,站在珠峰峰顶挥舞着五星红旗。

然而,令他自豪的不仅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峰,更是因为他参与了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8600米高度,号称第二台阶的一个九十度的绝壁上架设了“中国梯”这一壮举。虽然那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梯子,但是在架设的过程中也是十分的'艰难,因为海拔高,本来就缺少氧气,再加上天气极寒,他们每做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最终用了一天时间,才将“中国梯”牢牢地架设在了第二台阶上。此后,相继有1300多名登山队员,踩着夏老他们架设的“中国梯”,从珠峰北端登顶。

经历几十年的历程,夏老那颗希望五星红旗在珠峰飘扬的初心,始终激励着他即使失去双腿也一定要站在峰顶如今的中国已毅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后,中国将继续展现大国姿态,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系列超级工程建成,让每一名中国人都为五星红旗永远高高迎风飘扬而骄傲、自豪,但是,永远也不能忘记那部挂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梯”。

  《攀登者》观后感 篇33

星期天上午7点50分,我们全班在电影院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在观影期间,我都没有离开座位,哪怕是一分一秒。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我就坐了多长时间。

这其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第二次中国从北坡登顶珠峰时,遇上了十级大风。

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穿过冰塔林,爬上北坳,到达大风口后;气象组突然向大本营汇报:大风口有可能出现十级大风,建议突击者立即后退。可副总指挥却命令大风来临之前,登上大风口。因为他太想让西方登山界早些承认,中国人爬上了自己的山。可风实在是太大了,突击队只好就地露营,准备调整一晚,明早出发。当他们以为一切都很顺利时,却没想到,一阵大风突然刮过来,卷走了他们的帐篷和随身物品,还差点带走了他们的一个队友。队长将携带的折叠梯展开,并用绳子固定好,可这也并不安全,梯子在半空中上下翻动,有好几个人因为没抓牢,差点被卷走。情况很不乐观。可在这时,他们发现,绳子在石头的棱角上越磨越细,最后“嘣”的.一声,断了。石头也被这股劲从土里拔了出来,并以极快的速度朝着他们滚落下来。队长眼疾手快,又套住另一块岩石,并且用尽浑身力气,在最后一刻使梯子掉转方向,避开了滚落下来的石头,才保住了全队的性命,自己的胳膊却因此受了伤。

这一小段电影,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人不能意气用事,不然,便会让自己和他人陷入危险,就像影片中的副总指挥一样。

  《攀登者》观后感 篇34

今天下午,我们去了丹尼斯数字电影城。我们先在楼下买了零食,才进场。

电影开始了。1960年,有1个人带领9个人的队伍去登珠穆朗玛峰。后来我才知道,前面的人是老队长,老队长被雪崩埋了起来,老队长临死前让方五州担任队长,继续上山。最后7个人没有登上,3个人登上了。不幸的是相机丢了,没有拍到到达峰顶的证据。当时五州、松林、拉旺罗布遇到雪崩时,五州为了救松林把相机扔了。所以登顶后没有完成任务。回来后,人们都不相信他们,嘲笑他们。

1975年第二次登山的时候,领导分配的有大本营,还有气象组主任徐缨。李国梁、杨光、拉旺萝布和方五州队长等。他们到北坳时突遇雪崩,滑了下来,这次没有成功。

第三次李国梁担任队长,带领人员,拿着相机出发。到第二台阶时,刚向大本营报告过,这时大风来了,把他们吹下去了,李国梁死了。虽然相机还留着,但是人却没有了。这天晚上五州指着山顶对徐缨说:“我等了15年。”因为窗口期快没了,风暴要来了。

中国队员坚持不懈地终于登顶了,可气象组主任在北坳死了,五州很难过。五州他们把红旗插好,用相机拍摄360度的照片。

中国队员从1960年到1975年成功登顶。

这个电影让我懂得了,人要坚持,不能放弃,让中国更加强大。

中国人登上了自己的.山峰,创造了中国的高度。

  《攀登者》观后感 篇35

国庆假期,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攀登者》主要讲述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可是,队长方五州因为救人,把相机丢了,没能拍到照片,因此,西方国家就说:没有照片,怎么能证明登上了珠峰。就因为这句话,让我们国家被耻辱、嘲笑了整整15年。终于,在1975年,国家决定,同志次组建登山队,经过多次的训练,登山队再次向珠峰发起了冲峰。终于迎来了攀登珠峰最好的窗口期,中国登山队终于成功登顶。

在登山的过程中,令我最感动的是,在李国梁的.带领下,登山队再登珠峰北坡的第二台阶时,他被一个氧气瓶打中了脑袋,滚下了山,因为,他们的腰上都寄有线,便会把其他人也带了下去,可就在要落下悬崖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同志拿出镐子,将镐子打进了雪地里,其他同志没有落下山,但是,李国梁却吊悬在悬崖边上了,一个同志要他把手给他,李国梁同志却把相机给了他,把自己的线割掉了,最后,相机保住了,李国梁同志却坠落山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到这句话:“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啊!攀登着为了国家的领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登上珠峰,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 篇36

《攀登者》这一部电影是根据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真实故事所改写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时候,克服了缺氧,极寒,雪崩等一些自然灾害,却因为没有在珠峰拍摄360度影像而不被各国所承认。15年之后,国家又重新组织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这次,中国登山队又一次攀登上了珠峰,并对珠峰进行了测量,向世界证明中国可以攀登上珠峰。

当我看到队长方五洲在第一次登山失败之后被人质疑、嘲笑之后并没有气馁。而是在默默承受着,并且每天都在刻苦训练,甚至比他年轻许多的`人都赶不上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使命、什么叫初心。还有,当登山队遇到狂风的时候。新队长和成员们从山峰上划了下来,而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这时候新队长被一个绳子吊在了悬崖下面,而这段绳子却和队员们连在一起。因为他不想让队员们有生命危险,所以从兜里拿出小刀割断了绳子英勇牺牲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泪如雨下,我想,正因为祖国有这样的英雄才会有如今的繁荣和富强。

我们要学习中国登山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没有理由不刻苦学习,就像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里所说的那样:“少年强则国强。”现在的努力就是长大以后能报效祖国,使祖国在遥远的将来更加昌盛。

  《攀登者》观后感 篇37

电影全片都充斥着精致的做旧感,人物的服化道都有着不符合年代的精致崭新,房屋和背景环境都崭新的没有人气;

台词风格割裂,转换场景的时候吴京和井柏然的背景台词甚至像春晚诗朗诵,到了吴京和章子怡的感情戏,台词又像是三毛笔下的流浪爱情?

淡化家国情怀和政治因素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主人公的动力不清晰,懂登山的爱好者会否定吴京角色的登山信念,不懂登山的普通观众只会质疑登山的.意义;

戏剧冲突铺垫的老套又刻意,笔者说看到了普通人的情感纠葛,但是大部分人都因为这些纠葛太假而觉得感情戏的冗余。

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做到尊重事实和行动逻辑就能像中国机长一样即使出现风评不好的流量演员也被包容,同样是描述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尊重普通人的普通情感就能像我和我的祖国一样就算有强烈的正能量也会被观众真香。

章子怡是一直表达很期待和大陆男演员合作对戏的,然后被制作方用“吴京章子怡cp感”这样媚俗的标签买上热搜。

前几年导演可以用演员热度和烂剧本送自己一个不错的票房,可惜他不懂大陆观众在烂片的炮轰下的成长,白瞎了这种王炸级别的演员阵容;可惜他不懂那个年代对大陆人民的共鸣,白瞎了这种有里程碑意义的题材;可惜他装作不懂电影的高级表达只吃烂饭,白瞎了十一档这种特殊待遇的档期;

【《攀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